8月4日,江苏南京某地铁站一手扶梯口,一名小女孩独自站在电梯口哭泣,称妈妈丢下她走了。民警赶到后,带着小女孩乘坐电梯准备去追她妈妈时,结果刚到出站口就看到了她的妈妈。
女孩妈妈告诉民警,孩子今年3岁多,刚刚又耍脾气不肯好好走,于是决定治治她的倔脾气,便将其留在电梯口,自己先出了站。
民警叮嘱女孩妈妈,教育孩子首先要注意安全,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,同时也教育小女孩要听妈妈的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,现在很少有家长会通过打骂这种过激方式教育孩子。在网上经常能看到,在孩子闹脾气、做错事的时候,家长都会用五花八门的方式去“治一治”自家熊孩子:
孩子在商场打滚胡闹,父母在一旁吃冰淇淋录视频;孩子早晨起床拖延,家长故意不催孩子,通过迟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;拿着喇叭在没写作业就跑出来玩的孩子身边循环播放“不要跟她一起玩”等等。
这类教育方式,不少都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吃下因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而造成的苦果,进而领悟到正确的事应该怎么做。
但是视频中的这位母亲采取的做法,则是通过丢下孩子自己离开,让孩子感受到被抛弃的恐惧,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被迫向自己妥协。利用畏惧心理让孩子服从,这跟通过打骂教育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?
此外,将孩子独自留在地铁出站的扶梯口也是十分危险的行为。从视频中能看出,电动扶梯前,孩子并没有跟上前去寻找妈妈,而焦急地在上梯口哭。幼童在陌生的公共环境里乘坐电动扶梯,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。
一个三岁的孩子,就算脾气再倔,现在也还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观。父母应该做的,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,思考如何让孩子理解正确的做事方法,树立正确的行为逻辑。
这位母亲之所以这样做,也是在“撒气”。她对于孩子脾气倔,不听自己的话这一点感到生气,才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地铁口。
这种行为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“错在哪里”了,孩子只知道自己最依赖的妈妈不要她了。这种无助的害怕心理催动下,孩子或许会很快妥协,家长也发泄了心头怒火,但等到下一次,再遇到这种情况,孩子会出于“害怕”而服从,而不是觉得家长是“对的”而服从。这样久而久之,既不利于孩子在其他方面学会尊重家长,也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。
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们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“整治娃圈”。究其原因,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对待,希望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行为的对错,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味地“乖巧懂事”,对孩子事无巨细地呵护、吹毛求疵地要求。
但无论怎么“整治娃圈”,家长们的举动都应当以“教育孩子”为出发点,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教育方式独特、单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怒气而折腾孩子,让孩子白白受罪。家长应该更多思考的,是如何让孩子自己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,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春宇 报道)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华中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